010-60671209-9395|注册登录 / 首页

黄酒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

时间:2024-05-27 浏览量:218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黄酒是中国的民族特产,属于酿造酒,在世界三大酿造酒(黄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酿酒技术独树一帜,成为东方酿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
       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黄酒产地较广,品种很多,著名的有浙江加饭酒(花雕酒等)、江西吉安固江冬酒、无锡惠泉酒、绍兴状元红、代州黄酒、张家港的沙洲优黄、吴江的吴宫老酒、百花漾等桃源黄酒;上海老酒、鹤壁豫鹤双黄、福建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苏白蒲黄酒(水明楼)、江苏金坛和丹阳的封缸酒、河南双黄酒、广东客家娘酒、广东珍珠红酒、张家口北宗黄酒和山东即墨老酒等。
       中国黄酒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诗经》中就提到房县黄酒,而绍兴黄酒更是名扬天下。黄酒中渗透着文人墨客的趣事美谈,黄酒史其实就是一部人文史,具有强大的文化张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黄酒拥有几千年的历史。时至今日,黄酒也必须与时俱进,主动适应市场环境、迎合消费者的心理,才能实现黄酒的复兴。
       相对于啤酒和红酒,黄酒和白酒则属于正宗中国味,承载着中国传统的历史和文化。中国黄酒如何逆流而上,突破地城限制,扩大市场影响力,甚至和白酒并驾齐驱共同打响“中国酒品牌,是值得期待的。
      近年来,随着社会文明程度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宣扬,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饮酒和文明饮酒。尽管目前中国黄酒的发展上存在地域限制、创新缺乏等问题,但作为中国传统酒种,黄酒已经进入了复苏期。
      数据显示,2024年1-3月,我国规模以上黄酒生产企业79家,其中亏损企业21个,企业亏损面为26.58%。1-3月,规模以上黄酒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22.3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67%;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8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6.88%;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0.2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19%。
       尽管中国黄酒行业2024年形势向好,但与其他酒种相比,销售区域性比较明显,黄酒的人才储备工作有待加强,因此黄酒行业企业要抓住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这一主线,以适应年轻、健康、营养之需求,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振兴黄酒发展的势头,为中国黄酒早日重现昔日的荣光而努力。
       作为传承至今的古老酒种之一,黄酒不应该这么“惨淡”,应该和白酒一样具有勃勃的生机,应该是各具特色和充满希望的,对于中国黄酒的发展之路未未应该如何走,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在绍兴黄酒产业发展振兴大会上表示,黄酒是古老的,“老”意味着经典,意味着有历史、有文化、有积淀、有传承。但是,黄酒产业需要深刻反思,只有老有所为,才能让古老的黄酒传承到未来。只有老有所创,才能让古老的黄酒返老还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黄酒产业发展重任任重道远,中国黄酒产业的发展振兴,既要深入挖掘绍兴黄酒的文化内涵,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品味它、爱上它,也要将绍兴黄酒的传统技艺与市场消费相结合,让绍兴黄酒走向全国,走出国门,成为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

技术创新
      面对当今与未来的酒类消费市场,黄酒企业应抓住机遇,在技术上更新观念,认真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在继承与发扬黄酒九千年文化内涵与传统工艺的同时,积极鼓励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已经成为黄酒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利用现代技术对黄酒生产工艺进行创造性的突破。
      坚持科技创新,用创新驱动发展。围绕酿造原料、生产中部分关键基础性技术、黄酒生产关键工艺技术及装备、质量安全控制以及新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研发。通过技术攻关与科技创新,助推黄酒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
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功能性黄酒和风味调控黄酒,提高黄酒的营养健康价值;逐步完成机械化自动化酿酒工艺示范线建设,提高黄酒酿造批次稳定性,风味物质的丰富性,降低成本:实现黄酒现有生产工艺水早的提升和自动化装名的集成示范应用,促进黄酒产业的升级发展。
      在生产上,踏踏实实地生产优质原酒的同时要探索新工艺。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加大技改投入,降低黄酒生产对劳动力的依赖度,减少原料、气温、操作差异对黄酒的品质影响。行业人士都知道,黄酒独特的制曲与酿造技术,被誉为古代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我国目前黄酒酿造的主要原料仍然是继承祖先所用的糯米,而糯米受地域限制产量少。所以,企业很有必要加大科技投入,突破原料障碍,彻底改变非糯不成的局面。如采用小麦、粘米、玉米、高梁等,创新黄酒品种,加快营养型、保健型、功能型等新型酒种的开发。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黄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黄酒“饮后易醉”的痛点亟待解决。例如,古越龙山遵循“高端化、年轻化、全球化、数字化”战略,早在2018年就着手研究黄酒“易上头”难点,解决了此项难题并将该技术应用到古越龙山新品黄酒中。这几年,古越龙山高端产品已全部应用“不上头”技术,一瓶瓶饮后代谢快、舒适度高的好酒上市,取得了不菲的成就,我们期待更多适应消费市场升级的技术创新举措在黄酒产业发展中应用。

产品创新
       黄酒具有健康和营养两大属性。黄酒是以稻米、黍米、小米、玉米、小麦、水为原料,经加曲或部分酶制剂、酵母等糖化发酵剂酿制而成的发酵酒。黄酒的一般酒精含量为14%一20%,属于低度酿造酒。黄酒含有丰富的营养,含有21种氨基酸,故被誉为“液体蛋糕”。中医认为,黄酒气味苦、甘、辛、大热,主行药势,有百邪恶恶毒、通经络,行血脉、脾胃、养皮肤、散湿气、扶肝、除风下气、活血、利小便等功效。饮用黄酒不仅可以增加食欲,使人心清愉悦,身体舒畅,而且起到保健作用,适量常饮有助于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并有补血养颜、舒筋活血、健身强体、延年益寿之功效。
      消费升级推动黄酒消费群的年轻化,35岁左右的青年人应该是黄酒核心年轻消费群,他们健康消费理念已经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及传统生活方式有较高的认同感。同时,年轻群体还有频繁的社交活动,是酒水消费主力军,拥有较强的市场带动力,他们在酒桌上每打开一瓶黄酒,就是在推广黄酒文化、推广黄酒品牌。
       黄酒企业要做好黄酒产品的定位,科学的做好文化定位和产品层次定位。积极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黄酒产品。各地应按照生产、生活、生态相融的原则,重点瞄准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以及休闲养生等新兴产业,强化项目集聚、文化挖掘、功能配套、个性塑造等综合举措,加快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新型增长极,为我国黄酒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营销创新
       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和地域文化的局限,囿于传统现念的束缚,黄酒行业的主要生产企业以及市场主要集中在江浙沪一带,客观上阻得了整个黄酒业的做强做大。黄酒行业急需创新营销新思路,开辟发展新天地。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信息互通、万物互联的时代,立足产业经济大格局,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思维,正快速改变着中国企业的生存业态和游戏规则。传统产业如何迎合新的趋势,如何实现转型升级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性工程。
      信息互通、万物互联的时代,传统产业如何转型升级迎合新趋势?近年来,黄酒行业注重设备升级、结构调整和营销创新,产品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喜爱。以古越龙山、会稽山、张家港、金枫、塔牌等为代表的企业,在黄酒产业的振兴与市场开拓、品牌营造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承担了不少责任。只是在传统思维与地域性因素的影响下,黄酒没能像白酒、啤酒那样在国内通喝畅饮,甚至在全国市场仍存在不少黄酒消费盲区,尚有大量“处女地”等待我们黄酒企业去开发。
      在新一轮创新驱动下,通过新产品、新渠道的拓展,逐步打破原有的区域性和季节性的局限,打开新的发展空间,在创新发展中拓展黄酒新空间,从而实现中国最古老的酒种——黄酒产业的复兴。

CIHJE官方微信



010-60671209-9395

周一至周五 8:30-17:00

(欢迎关注微信)